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生态工业园二号路
网址:
www.nob-art.com
手机:
137 9021 3639
电话:
0521-6635 298
邮箱:
13790213639@163.com
时间: 2023-11-20 03:20:04 作者: 鲍勃体育综合平台
近年来,重庆涪陵实施“科创+”“绿色+”战略,科学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双驱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引导新兴起的产业自主创新,促进工业制造业绿色转型,为涪陵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制作可乐、生成淀粉、制造航空燃料……从废气到产品,二氧化碳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工业园成了“宝贝”。
重庆同辉天有气体有限公司利用园区内化工公司制作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制造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产能达到9万吨。不出园区,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了绿色转换。
这一变化,得益于涪陵大力实施“科创+”“绿色+”战略。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双驱发力,加上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涪陵工业加快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1年,涪陵规上工业产值迈上2200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2%,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5%。
走进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和传输带串起百余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这里,一个个通机曲轴从毛坯投料、加工到产品检验测试、装箱,全部由机器完成。
“以前,一条生产线人左右,主要负责生产线维护和产品抽检。”美心翼申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佘仁波和记者说,企业具有加工检测设备约500台套,各类曲轴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年产能达1600万套。
通过数字赋能,设备越来越“聪明”——生产线上需要采购哪些原料、每件产品处于哪个环节、订单完成情况等,在平台系统中一目了然,实现了供应端与生产端的协同。
今年,美心翼申公司预计生产效率提高8%、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20%,全年产值预计可达5.5亿元。
在涪陵,通过“点线面”结合,实现数字赋能提质增效的企业慢慢的变多。“点”:抓单台设备改造,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企业“机器换人”;“线”: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面”:抓系统集成、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老企业跟上步伐,焕发新生。
促进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涪陵近年来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50个,建成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随着火车汽笛响起,一批产自华峰化工的新材料产品,从白涛工业园区出发,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到达广西,再通过海运运往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
“我们掌握了工业关键原料己二腈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往全球各地。”重庆华峰化工副总经理苗迎彬自豪地告诉记者。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材料,可用于包括帮助汽车实现轻量化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以前,我国在己二腈生产领域相对落后。近几年,重庆华峰化工迎难而上,集中一批精干力量自主研发,在国内率先攻克己二腈生产技术。2019年7月,华峰建成国内首套5万吨苯法工艺生产己二腈装置。
除了己二腈,己二酸和氨纶也是华峰的基本的产品。己二酸是基础化学原料,是可降解塑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合成革(PU)、合成橡胶等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终端产品是汽车内饰、沙发家居、手机壳等;氨纶,素有“工业味精”之称,最终变成运动服、纸尿裤、防护服……在华峰的展厅内,各类高新材料的终端产品被展出。正是这两款与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产品,让公司订单不断。
“华峰发展壮大,关键是坚持‘科创+’,实现自主创新。”涪陵区副区长冯星贵表示,目前,涪陵已成为全世界生产顶级规模的己二酸和氨纶生产基地。
从高处俯瞰白涛工业园,一批新材料企业如珠串联。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点带群,涪陵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新材料产业形成合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华峰己二酸、赛特刚玉公司的棕刚玉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021年,涪陵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48亿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建设全市新材料产业高地。‘十四五’期间,涪陵新材料产业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成为带动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介绍。
崇山峻岭中,蓝天白云下,涪陵页岩气田一批压裂平台整齐列阵,机组正开足马力施工。
“以前,这一片施工时比较嘈杂,还冒黑烟。”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刘尧文介绍,传统压裂设备使用柴油,不但能耗大、烟尘排放多,而且噪声较大,夜间无法施工。
“要向绿色发展转型!”2020年5月起,涪陵页岩气田实施“油改电”工程,将所有压裂设备改为电力驱动,噪声大幅度降低,实现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零排放。和以前相比,压裂设备能耗平均降低1/3,施工效率提高七成。
作为国内重要页岩气生产基地,涪陵页岩气田实施钻井、压裂平台“油改电”等节能改造项目38个,不断的提高页岩气产业含“绿”量、含“金”量。
让绿色成为涪陵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涪陵产业“减污增绿”,加快推进产业体系调整,带领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力淘汰低效产能,全力发展绿色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纯电动、氢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使用占比,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021年,涪陵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共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8个。“涪陵是重庆的工业大区,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加快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王志杰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9日 10 版)(本报记者 王斌来 刘新吾 王欣悦)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近年来,重庆涪陵实施“科创+”“绿色+”战略,科学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双驱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引导新兴起的产业自主创新,促进工业制造业绿色转型,为涪陵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制作可乐、生成淀粉、制造航空燃料……从废气到产品,二氧化碳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工业园成了“宝贝”。
重庆同辉天有气体有限公司利用园区内化工公司制作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制造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产能达到9万吨。不出园区,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了绿色转换。
这一变化,得益于涪陵大力实施“科创+”“绿色+”战略。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绿色经济双驱发力,加上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涪陵工业加快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1年,涪陵规上工业产值迈上2200亿元台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2%,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5%。
走进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和传输带串起百余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这里,一个个通机曲轴从毛坯投料、加工到产品检验测试、装箱,全部由机器完成。
“以前,一条生产线人左右,主要负责生产线维护和产品抽检。”美心翼申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佘仁波和记者说,企业具有加工检测设备约500台套,各类曲轴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年产能达1600万套。
通过数字赋能,设备越来越“聪明”——生产线上需要采购哪些原料、每件产品处于哪个环节、订单完成情况等,在平台系统中一目了然,实现了供应端与生产端的协同。
今年,美心翼申公司预计生产效率提高8%、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20%,全年产值预计可达5.5亿元。
在涪陵,通过“点线面”结合,实现数字赋能提质增效的企业慢慢的变多。“点”:抓单台设备改造,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企业“机器换人”;“线”: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面”:抓系统集成、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老企业跟上步伐,焕发新生。
促进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涪陵近年来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50个,建成智能工厂14个、数字化车间43个,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随着火车汽笛响起,一批产自华峰化工的新材料产品,从白涛工业园区出发,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到达广西,再通过海运运往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
“我们掌握了工业关键原料己二腈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往全球各地。”重庆华峰化工副总经理苗迎彬自豪地告诉记者。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材料,可用于包括帮助汽车实现轻量化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以前,我国在己二腈生产领域相对落后。近几年,重庆华峰化工迎难而上,集中一批精干力量自主研发,在国内率先攻克己二腈生产技术。2019年7月,华峰建成国内首套5万吨苯法工艺生产己二腈装置。
除了己二腈,己二酸和氨纶也是华峰的基本的产品。己二酸是基础化学原料,是可降解塑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合成革(PU)、合成橡胶等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终端产品是汽车内饰、沙发家居、手机壳等;氨纶,素有“工业味精”之称,最终变成运动服、纸尿裤、防护服……在华峰的展厅内,各类高新材料的终端产品被展出。正是这两款与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产品,让公司订单不断。
“华峰发展壮大,关键是坚持‘科创+’,实现自主创新。”涪陵区副区长冯星贵表示,目前,涪陵已成为全世界生产顶级规模的己二酸和氨纶生产基地。
从高处俯瞰白涛工业园,一批新材料企业如珠串联。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点带群,涪陵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新材料产业形成合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华峰己二酸、赛特刚玉公司的棕刚玉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021年,涪陵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48亿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建设全市新材料产业高地。‘十四五’期间,涪陵新材料产业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成为带动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介绍。
崇山峻岭中,蓝天白云下,涪陵页岩气田一批压裂平台整齐列阵,机组正开足马力施工。
“以前,这一片施工时比较嘈杂,还冒黑烟。”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刘尧文介绍,传统压裂设备使用柴油,不但能耗大、烟尘排放多,而且噪声较大,夜间无法施工。
“要向绿色发展转型!”2020年5月起,涪陵页岩气田实施“油改电”工程,将所有压裂设备改为电力驱动,噪声大幅度降低,实现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零排放。和以前相比,压裂设备能耗平均降低1/3,施工效率提高七成。
作为国内重要页岩气生产基地,涪陵页岩气田实施钻井、压裂平台“油改电”等节能改造项目38个,不断的提高页岩气产业含“绿”量、含“金”量。
让绿色成为涪陵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涪陵产业“减污增绿”,加快推进产业体系调整,带领企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力淘汰低效产能,全力发展绿色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纯电动、氢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使用占比,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021年,涪陵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共建成国家绿色工厂5个、市级绿色工厂8个。“涪陵是重庆的工业大区,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加快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王志杰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9日 10 版)(本报记者 王斌来 刘新吾 王欣悦)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